緣起

淡水河對於我來說不只是一條穿越大台北的河流,
也是一段經常迴盪在童年時光中最美麗的記憶...。

像許多北台灣居民的祖先是來自於福建由淡水(原名滬尾)渡海移民進入台灣,我的祖先就是來自泉州同安縣。從淡水港登入後先於洲仔尾(現二重疏洪道聯結淡水河附近),後移至江子翠定居(原名港子嘴,大漢溪與新店溪於江子翠匯入淡水河)。小時候江子翠是一個美麗的農村,常聽長輩敘說著先民篳路藍縷的故事,淡水河上帆星點點、美不勝收,當時大帆船是如何從滬尾一路駛入新莊、大溪,我國小時村裡的婦女,拿著水桶和木棒到河邊洗衣服,或是沖洗剛採收的菜頭‧我也喜歡坐在河邊的大石頭上,欣賞河上宜人的風光。我父親是個菜販,上午至中央市場賣完菜後,午後常帶著我到河邊釣魚,當天晚上我們的餐桌上一定有魚可吃。早期淡水河是街庄聚落間的運輸及交通要道,兼具農業灌溉等功能,她就像母親一樣庇護著大台北地區,我們的生活與淡水河息息相關。

然而,196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、都市化快速發展,伴隨著華江橋開通後,大量的居民湧入,陸運逐漸取代水運,家庭廢水及工業污水大量地排入淡水河,使得淡水河成為一條最大的排水溝,加上許多砂石廠任意於岸邊開採砂石、養鴨戶成群於岸邊生活,慢慢地淡水河開始變得稠濁汙穢,到了1980年代,河岸變成天然垃圾場,飄出陣陣惡臭,這是台北人不願提起的痛!

所幸在1990至2010十年間,政府機關重視河川保育問題,開始清運垃圾、建構堤防、建立堤防公園、生態保護區及自行車道,規劃休閒風景區(八里左岸、漁人碼頭、河濱公園)等,今日在河岸圍牆外的「親水公園」許多就是昔日的垃圾掩埋場。如今,淡水河(含大漢溪、新店溪、基隆河) 河岸變漂亮了,漸漸地恢復其應有的生命力,也成為台北人週末戶外休閒地點,可惜污水下水道接管處理淨化再放流工程,卻仍因發生弊案效果不彰,水質的問題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。

一座城市的肇興,往往伴隨重要河川;如巴黎之於塞納河,維也納之於多瑙河,倫敦之於泰晤士河。淡水河曾帶來台北文明及城市發展,是台北居民的母親,我們讓這偉大的母親在哭泣,這60年來我們對不起她! 我期望每個人都能發揮一點小小的力量,讓淡水河成為一個人文、環保、休閒兼具的美麗河川,將台北襯托出國際級城市的優雅風範,也希望透過「我愛淡水河」的活動,喚起民眾關心河川保育,珍惜兩岸綠地景觀,也同時呼籲政府加速河川整治與污水下水道接管,不再淪為選舉口號。

在我腦海中一直有個夢想,總有一天,淡水河清澈的水質讓魚群兒都回來了,河面上重現帆星點點,淡水河成為民眾泛舟、綠地休閒的好地方、河中綠洲是生態教學區、岸邊建構淡水河歷史文化館,而那艘肩負歷史意涵的古老大帆船,能重現從泉州啟航開至我的家鄉………。

宗旨

1.建立專屬網站成為一個資訊平台,提供民眾交流與溝通有關淡水河相關訊息
2.呼籲政府加速河川整治、提升污水下水道接管率、建構河岸景觀休閒區
3.贊助環保團體、推動淡水河生態保育、水質監督、環保教育
4.辦理有關淡水河文化、環保、休閒活動,喚起民眾愛惜淡水河兩岸景觀,讓淡水河成為大台北居民最佳休閒處

我愛淡水河活動發起人